据工信部网站22日消息,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其中包括开展存量电机节能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现行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落后低效电机。此外,计划还强调要加大高效节能电机应用力度。
计划提到,为进一步强化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本计划。
计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艺技术装备,形成一批骨干优势制造企业,促进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方面,计划称,要开展存量电机节能改造。鼓励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工业行业开展用能设备节能诊断,结合设备能效水平和运行维护情况,评估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潜力。引导企业实施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电机,加快淘汰不符合现行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落后低效电机。鼓励企业对低效运行的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开展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等。
此外,计划还称,要加大高效节能电机应用力度。细分负载特性及不同工况,针对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等通用设备,鼓励采用2级能效及以上的电动机。针对变负荷运行工况,推广2级能效及以上的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针对使用变速箱、耦合器的传动系统,鼓励 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大力发展永磁外转子电动滚筒、一体式螺杆压缩机等电动机与负载设备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产品。
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发展空间大
《计划》提出,引导企业实施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电机,加快淘汰不符合现行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落后低效电机。加大高效节能电机应用力度。针对风机、水泵、压缩机、机床等通用设备,鼓励采用2级能效及以上的电动机。针对变负荷运行工况,推广2级能效及以上的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针对使用变速箱、耦合器的传动系统,鼓励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大力发展永磁外转子电动滚筒、一体式螺杆压缩机等电动机与负载设备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产品。
东吴证券研究团队指出,传统电机被逐步替换为稀土永磁电机经济性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专用电机占比较低,仅为20%,而专用电机中稀土永磁的占比也较低。假设2020年稀土永磁电机占比为3%,预计2025年新增的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将提升至25%。
此外,风机装机量有望提升。“风电伙伴行动方案”显示,“十四五”风电下乡容量高达50GW,预计年底开始启动。由于陆上风电抢装结束以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东吴证券研究团队预计,2022年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风机大兆瓦机型推广加速,催化需求持续增长。得益于双碳目标下政策支持、风机大型化降本助力实现平价上网,2025年新增风机装机量将达到82GW,2021年-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为20%。由于稀土永磁电机的高能效,预测风机中直驱永磁电机渗透率由2020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50%。
节能设备行业四大壁垒
目前节能设备领域行业集中度不高,中小企业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无序竞争现象较为普遍,无效产品的存在增加了客户的试错成本,使得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无法得到发挥。此外,传统风机、水泵制造厂商逐渐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产品也由普通设备向高效节能设备转变。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较强的传统企业入局,也会对该行业的市场布局和份额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竞争程度。
(1)技术壁垒
节能设备中高效节能离心风机与水泵、节能燃烧类产品等节能设备的强度、精度、运行效率及可靠性要求高。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燃烧学、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噪声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需要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工况、特殊环境、特定的行业标准,进行不断的试验和调试,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节能设备。因此,行业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
高效节能离心风机、高效节能离心水泵、节能燃烧类产品等节能设备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涉及多门学科,需要多领域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对人员的专业背景、设计经验及实践经验等要求较高。而目前,在我国流体机械行业中,具备丰富研发、设计、技术支持经验的人才较少,一个良好的技术工人的形成也需一定培养时间。相类似地,当前相关行业的人才、有技术经验的专家紧缺是制约本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对于新进入行业来说,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成为行业进入壁垒。
(3)资金壁垒
节能设备生产过程涉及多道生产加工程序,需要多种机器设备,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生产设备更新维护,以维持产品的正常生产和更新换代;其次,部分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需在前期垫付资金,对资金造成长期占用;此外,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亦需投入大量资金。先进的设备设施、厂房建设也需资本密集投入。为满足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企业需要不断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新进企业需一定资金实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进行大规模投融资建设生产,从而构成了资金壁垒。
(4)品牌壁垒
早先进入节能设备行业的企业,其产品已经在下游客户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其次,风机、水泵等节能设备对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客户会倾向于从行业品牌、市场口碑较好的企业进行采购。下游客户在审定过程中对供应商的技术研发、生产流程、质量管理、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富有项目经验且工艺精良、技术出色的节能设备制造企业才能进入大型工业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从而才有可能获得大型生产线项目的配套设备订单。目前我国已经有较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成熟品牌,新进入企业将面临一定的品牌壁垒。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